總網頁瀏覽量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ㄧ二年級 學習單


作者:joanna  參觀網站



http://www.hlps.hc.edu.tw/study/nikki/new_page_4-1.htm



一字多音的造詞與造句
http://www.tlps.cyc.edu.tw/home/bird/091_4ab/documents/910203_warn.doc" target=_blank>http//tw.wrs.yahoo.com/....../...


國學常識


http://www.djjh.kh.edu.tw/94%A4W%BE%C7%B4%C1%BD%D2%B5{%ADp%B5e/page6-8.htm

作文技巧學習單
http://cris.fhl.net/article/study.htm

http://www.mcps.tcc.edu.tw/learn89/open.asp?id=665" target=_blank>http//tw.wrs.yahoo.com/....../...


作文教學,
http://ftp.klps.kh.edu.tw/xa7515/ba.htm

http://content.edu.tw/primary/chinese/tp_sd/200006edu/home.htm

http://web.nutn.edu.tw/chinese/

http://appleseed.loxa.edu.tw/chinese1/zboard.php?id=chuangyizuowen

http://www.csic.khc.edu.tw/06/0608/download.htm



寫給小一新鮮人的教戰守則(下) 和小一老師們說說,家長們在想什麼?(

 


 


 

一年級畢竟還處在幼兒與兒童的轉換過渡期,一個抓住幼兒特性、向下延伸了解幼教特色的老師,最受到家長們放心與歡迎!同時也較能將一群混亂的小一生有條理的帶上軌道….


 


...就像父母們要接受自己的孩子一樣,期盼老師們也能滿心接受自己班級的風格---我們的孩子,順勢引導與規範,倒也不用在意那些外在的標準,亮眼的教學成果在老師自己享受教學的內心裡,而出於真誠、熱情不滅,日久見人心,我們做家長的都能感受,也不會去在乎那些外在的評斷的!


 



 


娃娃升小一,谁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呢?不是孩子,不是家長,沒錯!是老師!少子化的社會,小一生數量大幅下降,一個一個孩子以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之姿踏入校園,這已不只是自己小家庭的大事,而是驚動三代、整個家族的大代誌!孩子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老師呢?集三千的二、三十倍的------

 


進入體制內學習,孩子、家長都是頭一遭,心肝寶貝的一動一靜,家長幾乎像在用顯微鏡微觀處理,總有擔不完的心,問不完的問題,發表不完的建議,推陳出新的要求。


 


而老師這一端,照顧的層面最廣,指令要下得最大聲,話要說的最清楚,耐心、愛心要最足,EQ要最好,但是面臨的壓力卻最大!


 


我覺得一年級的老師真的辛苦!兼具幼教保育與知識傳授雙重工作,入學建檔的行政工作一籮筐,要把班級經營的井井有條,讓家長們心服口服,恐怕是最需要講求班級經營術的年級。


 


如何讓我們這些做家長安心?站在家長的立場,先為老師們彙整一下一年級爸爸媽媽最常擔憂的事情


 


有關自我照顧:


*我的孩子不懂得自己看天氣穿脫衣服


*孩子下課不知道要趕快去上廁所,喝水


*吃飯前不會好好洗手


*傳染病太多,孩子附近的同學生病會傳染


*淋雨


*下課急忙跑步而衝撞受傷


*放學來不及穿外套、穿雨衣


 


有關生活常規:


*孩子的書包塞得亂七八糟


*孩子的抽屜塞得滿滿


*孩子的抽屜、座位的環境很髒亂


*孩子忘記把東西帶回家


 


有關課堂表現:


*孩子上課不專心


*老師交代的事情總是有聽沒到


*老師交待的事情總是搞不清楚


*作業、考試粗心大意


*字跡潦草


*作業、考卷交差了事,不檢查


 


有關人際關係:


*喜歡用肢體挑釁,或是欺負同學


*被同學欺負


*沒有朋友,不會主動交朋友


*反應太慢,動作太慢


*太安靜,被老師忽略


*不乖巧,被老師同學貼上標籤


*被老師用言語羞辱


*被同學排擠


 


孩子升上一年級時,家長們很容易對他們的期許突然間提高,因此對孩子的要求與對待方式也不自覺的突然轉變。上小一的孩子,身形突然拉長,有模有樣的背起書包,正式的課程表、一字排開的課本,這些「升等」的外在物品常常讓我們家長忘記,他們幾個月之前不過還是天天自由自在玩耍的大娃娃呢!


 


一年級畢竟還處在幼兒與兒童的轉換過渡期,一個抓住幼兒特性、向下延伸了解幼教特色的老師,最受到家長們放心與歡迎!同時也較能將一群混亂的小一生有條理的帶上軌道。


 


因此,雖然小一新生家長的問題一籮筐,平日和婆婆媽媽交換意見,也順帶列出家長們普遍的期望,供老師們參考老師:


 


有關自我照顧:


*利用介紹校園時,帶領同學實地了解哪些是危險、容易出意外的角落。


*適當的時間,統一提醒孩子穿脫衣服,並給予充分的時間。


*下課前,簡單明瞭的提醒孩子,記得上廁所、喝喝水


*上整天課時,要求吃飯前仔細洗手,統一作業,並給予充分的時間進行。


*傳染病流行期間,在聯絡本上要求戴口罩


*傳染病流行期間,在教室前準備酒精消毒,並請股長站哨叮嚀


*用明顯的視覺掛牌提請醒同學進教室時雨衣掛好


*天冷、下雨時,放學時留充分時間,口頭發號施令,讓同學挺一穿好外套、穿好雨衣再放學。


 


有關生活常規:


*開學第一個月,讓每個同學統一將回家功課、發放的單子放在桌上,確定清楚、檢查後,再放統一放入書包,以免忘記帶回。


*固定時間統一整理抽屜:每天於固定時間,全班統一整理抽屜、工作櫃、掛衣物(如午睡前、午睡後、第一節課前),並排入日常時程。


*將複雜的動作分解一次只發一個簡單的步驟,統一做好後,再進行下一個簡單步驟。


*減少口頭或臨時通知。


*用小孩能懂的簡單辭語溝通。


*大小考試,都儘量固定時間:例如:固定於每週星期三考國語「聽寫」,星期五考「考卷」等,並於提前兩天於聯絡本提醒


*攜帶特殊用品,能提前於聯絡本提醒


*讓散漫的孩子也能有自信的適任「排長」工作:分解動作示範給小排長看,如何有效率、有條理收作業,最好能花半節課示範、實習,每次換排長時再重新教導一次,讓散漫的孩子也能自信的而適任。


 


有關學習與課堂表現:


*上課前,請老師利用一分鐘讓孩子統一將桌面清理乾淨


*容易分心的孩子坐在前面,並且與活潑的孩子分開


*控制每次需要孩子極度專心聽講的時間不超過十五分鐘,然後穿插 一兩 分鐘的小插曲,再進行下一個需要極度專心聽講的階段。


*給活潑好動、易分心的孩子一點彈性與容忍、鼓勵


*給坐不住的孩子勞動服務、擦黑板、收作業,起身走動的機會。


*能夠明瞭天生字跡缺乏美感草率不用心的區別。


*讓天生字跡美感不足的孩子也能得到鼓勵,給予不同的標準


*處罰方式能以勞動、運動代替罰抄、罰寫。


*考試時,留予時間,口頭要求統一檢查後再收卷


*對於容易粗心看錯的題目,老師能挑出來講解、再練習


*下課前,請同學統一清理桌面


*請老師能先明確估算所有功課完成時間,期望每天功課能在一小時內完成


*請老師讓孩子多加練習造句之後,再開始寫小日記。


 


有關人際關係:


*給動作慢的孩子較長的作業時間。


*引導安靜的同學多多發表意見。


*動作大的同學,不要安排坐在觸覺敏感、氣質謹慎的同學旁邊。


*嚴格要求、處罰過動、頑皮、散漫的孩子,但不貶損羞辱、詆毀自信


*如果能利用下課時間,單獨教導反應慢的同學,父母們將感激不盡。


*在課堂上,常常點出、舉例每個孩子的優點,並找機會讓每個孩子展現才華,無一遺漏。


*發現沒有朋友的孩子,能刻意鼓勵和善的同學接近他,並主動邀請他一起玩。


*能用各種不同功能的小印章,讓孩子知道自己哪方面進步或表現不佳。


*特殊孩子能用完全不同的標準,有進度就鼓勵,恩威並重。


*特殊孩子能設身處地了解他們的生理因素


*了解小男孩普遍享受肢體衝突的樂趣,除了嚴格規範,也能創造發洩精力的機會


 


看完以上洋洋灑灑的期望,不論老師、家長們,是否都真的感受到小一老師的辛苦?!


 


對了,一個班級的管理績效,不是完全用成績、整潔、秩序的量化標準可以完全評斷的,有些班級剛好活潑好動的孩子特別多,再怎麼努力,孩子還是活潑快樂,完全不在乎是否多掛了一個獎牌;有些班級總是死氣沉沉,舉手發言的沒幾個,倒也未必是老師缺乏創意;有些班級,聰明靈活的孩子特別多,上起課來鬧哄哄;也有些班級,乖巧聽話的孩子佔了大多數,好像也少了一些刺激挑戰,這也就形成各自不同的特殊班風,就像父母們要接受自己的孩子一樣,期盼老師們也能滿心接受自己班級的風格---我們的孩子,順勢引導與規範,倒也不用在意那些外在的標準,亮眼的教學成果在老師自己享受教學的內心裡,而出於真誠、熱情不滅,日久見人心,我們做家長的都能感受,也不會去在乎那些外在的評斷的!



寫給小一新鮮人的教戰守則(中) 如何有效幫助小一新鮮人進入規律自主的小學生活

 


稿源   教養好好玩~Chu-Chu媽咪的教養實驗持續開發中...


 


如何有效幫助小一新鮮人進入規律自主的小學生活


 


.分解動作,並且詳細示範:小一新生只不過才從娃娃轉變而來的小小孩,很多反應與動作是需要詳盡講解與示範的。比如說,放學回家後歸放物品的步驟,準備寫功課的步驟,整理書包的步驟.,這些大孩子兩三分鐘就能完成的小事情,對小一生可是大大的學習,並不是馬上就會上手的。我們可以把過程分解成幾個步驟,用口訣提示,或是掛一個貼心的「分解動作」小小牌子,孩子有依循的方向,時間久了,自然會熟能生巧。


 


.耐心帶領孩子一起做:如果分解動作口令或是小牌子的效果有限,不如一開始耐心的帶著孩子一起做!比如說:「來!媽媽和你一起整理書包,首先,先把課程表拿出來,把要用的課本按照順序排好!」,許多小一生一整理起書包就零零落落,要用的課本一本一本放,不要用的課本一本一本拿出來,結果該帶的又不小心拿出來!不要小看很多小地方,這些細節就是出錯的根源。您還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你抓著他的手學習如廁後擦拭的動作嗎?也許把心回歸到當時,你比較能體會孩子上小學所有第一次的懵懂無知了!


 


.視覺提醒愛心便利貼:健忘或是玩心較重的孩子,只要一玩起來,什麼都拋諸腦後,所以該帶的沒帶回家,該交給老師的也忘了交!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在鉛筆盒上貼上便利貼,上面用文字或圖示來提醒孩子,當然也可以在最後加上媽媽的笑臉,這樣孩子一方面想起來該做的事,也同時感受到媽媽的溫暖與關心!


 


不過也有孩子看到紙條還是拖拖拉拉,想說等一下再做,結果等一下又忘了!所以媽媽也可以用比較緊迫的語氣:「看到紙條,請立刻把……」,這是效果最大保證。


 


「愛心小紙條」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學習管理自己,我倒是建議,一段時間之後,由孩子自己擔任自己的「提示小達人」,自己將容易忘的事情寫下來自己貼!


 


.仔細挑選學用品--好拿好收、容易分類:動作慢的孩子在團體生活中很吃虧,往往並非出於故意,卻拖延到團體的進度,成為害群之馬,如果你認為孩子的動作很慢,千萬要在挑選學用品的時候考慮到「好拿好收、容易分類」的方便性。


 


鉛筆盒--不要太複雜,打開盒蓋就可取筆。


資料夾--L夾,大大的開口一下就能將單子考卷拿出來,一下子就收好。


書包分隔多,可以幫助孩子將課本、作業、用品分門別類,放在固地的格子,才不會因為荒亂找不到東西。


 


蠟筆、彩色筆---在教室裡,最常看到地上東一枝筆,西一枝筆,如果是美勞課更是可怕,小小的桌子塞不下,全心畫畫的孩子又懶得將每枝粉蠟筆放回固定的小格子,結果粉蠟筆、色筆掉滿地,如果發現孩子急躁又粗手粗腳,不妨幫他另外買一個小工具盒,將所有的蠟筆倒在一起,這樣孩子用完就丟進去,很方便,不會來不及收拾,也不會成為影響班級整潔的害群之馬。


工具盒孩子的抽屜往往是班上髒亂的禍源,剪刀、膠水、釘書機塞得滿滿,媽媽可以建議老師統一幫孩子購買大小高度都合宜的工具箱,每個人都將這些文具用品收納在箱子裡,不僅孩子的東西不容易遺失,老師的班級管理也輕鬆許多!


 


.一起訂定生活時間表:要讓孩子生活上軌道,功課不拖拉,才藝不漏練,玩樂也不少,就要一個清楚的生活計畫表,讓孩子清楚知道,他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只要該盡的責任義務都完成,就會有自己玩樂的時間,孩子清楚自己的權利義務通通都有,就會有充足的安全感,支持他按照計畫行事,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自己固定的生活節奏。但是我衷心建議,這個生活表應當由親子共同討論,經過孩子首肯而訂定,這樣孩子會非常清楚為何要這樣訂定時間表,每項任務的時間,而較少出現討價還價的現象。


 


.適當適量的才藝課:孩子剛上小學,一切都在適應當中,先觀察孩子的適應狀況,再來決定要上多少的才藝課。我的建議是,對多數的孩子而言,上得多不如上得少,因為小一的孩子需要自由玩樂的時間還是很多,如果排得太滿,孩子過度負荷,無法法好好吸收,還造成心理壓力。我的建議是,靜態一項,動態一項,就已經很足夠了!尤其是需要天天練習或是有作業要完成的才藝課,頂多兩項,親子雙方都已經很緊繃。


 


.瞬間收心操:一年級的孩子幾乎還是喜歡在玩樂中學習,透過實務、真相而了解,所以玩和學幾乎是分不開的。然而寫功課、上課都需要完全安靜下來,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一年級的孩子無法在瞬間立即安靜下來是正常的,尤其是活潑好動的孩子,透過寫功課,他們可以好好練習將整個人沉靜下來。如果到了書桌前,孩子還是東張西望,摸東摸西,不妨讓他先在地上靜坐三分鐘,或是在桌上趴下三分鐘,將情緒與玩樂的事物隔離,待思緒沉澱之後再開始進行作業。


 


.為孩子準備安靜不受干擾的獨立空間:為孩子準備一個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確實能幫助孩子專心一意。務必與弟弟妹妹的嬉鬧聲、電視、電腦、課外讀物、勞作用品、玩具完全隔絕!當孩子進入到這個「神聖」之地,「環境」就是最好的收心操。簡單整齊的書桌收斂孩子的心神,自然而然對課業湧現嚴肅而尊重的心態,而不假思索地全然投入到功課之中。尤其是視覺或聽覺容易受外物干擾的孩子,要幫助他建立專心的習慣,就要排除萬難為他準備一所清靜之地。


 


.使用計時期、合適的鬧鐘:家裡有孩子一定要準備計時器,定好每項任務需要的時間,孩子有了一個目標,就不容易拖拉怠惰,計時器不帶有任何情緒,公允而確實,鈴聲一響,孩子比較能夠信服,減少親子間的吆喝爭吵。最大的好處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對於時間的估算與掌握,通常比較精準。


 


寫給---個性拘謹的孩子


 


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我想也應該以不同的態度引導。我家老大個性大而化之,以上所提的很多心得都是出自於帶領老大進入小學的感想。然而,當老二也開始上小學之時,我才發覺另一種類型的孩子的困擾。


 


責任感太強、太求好,以至於常常擔心自己做不好、出錯,往往不能容忍自己犯下一點點小錯誤,因而過度焦慮,凡事傾向先保守觀察,遇事則先迴避退縮,以策安全。還有孩子因個性害羞內向,適應力較慢,因而一開始出現排斥上學的狀況,甚至因為一點點小挫折而睡不好。


 


我記得我家老二曾經因為生活課本不翼而飛,竟然長達一個星期都睡不好,直到課本被粗心拿錯的同學歸還之後才恢復正常。對於這類孩子,我要做不同的建議:


 


.讓孩子習慣對小錯誤一笑置之:讓他偶而犯下一點不傷大雅的小錯誤,習慣出一點小醜,而學習能一笑置之得面對它。


 


.不要過度催促:這樣的孩子通常在轉換環境與情境時,需要時間觀察,直到生出足夠的安全感才願意踏出步伐,不妨給他多一點時間,多一點等待,這類孩子通常一開始表現平平,如果父母太過心急,反而甲緊弄破碗,孩子完全退回或放棄,如果孩子勇敢踏出步伐後,有時候反而像一匹黑馬,表現亮麗。


 


.給予較多放鬆時間:拘謹的孩子在學校很壓抑、很求好,不容易放鬆自己,因此回家之後通常整個人才舒坦開來,不妨讓他身心充分休息之後再出發!


 


.鼓勵結交好朋友:保守拘謹的孩子一旦遇到知心的朋友,整個人就放開來了,加速適應小學生活,也會變得熱愛上學,要鼓勵這樣的孩子結交好友,找到自己情緒可以依託的對象,在學校才不會覺得孤單難受。可以試著在課餘讓孩子與好朋友們多多自由的交流互動,到公園、社區空地一起自由玩耍,甚至邀請至家中作客。


 


寫給小一新鮮人的教戰守則(上)

 


稿源    引用自「教養好好玩」http//tw.myblog.ya/....../...


以下乃應「佳音月刊」邀稿,針對小一新鮮人如何順利上軌道而寫的一篇教戰守則。我以一個過來人的家長身分,奉上我的殷切叮嚀。


 


當你正擔心家裡的寶貝是否要好好衝刺注音符號、數學加減運算,以便順利銜接小學生活時,我想提醒大家,小一生最大的混亂來源絕不是學科上的問題。根據自己已經上小學的兩位孩子的經驗,生活常規與自我照顧才是讓老師和家長束手無策、孩子上不了軌道的地方。從現在起到開學前,爸爸媽媽不妨針對以下層面,讓寶貝常常做練習:


 


開學前你們可以練習的事情:


 


練習保管鉛筆盒:讓孩子認識自己將擁有一個鉛筆盒,並且熟悉裡面的成員:至少三隻鉛筆、橡皮擦、尺。告訴孩子:「這些小寶貝很重要,它們跟著你上學去,才能讓你好好寫字,好好改錯,連連看的時候,線才會畫得很直、很漂亮,要好好照顧它們喔!每節下課都要看看它們都回到家了沒?」,很多孩子三天掉一枝筆、七天掉一個橡皮擦,最後變成一種種習慣,甚至變成不珍惜物品,管理好鉛筆盒是學習管理物品的起始點,孩子開學之後才能一步一步學習管理文具盒、抽屜、工具櫃等。


 


練習穿脫摺掛衣服:上了小學,老師就會認定穿脫衣物是孩子自己的工作,但是很多小一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內,在教室裡總會出現一幅可怕的景象,一下課一溜煙跑出去,衣服、文具散落一地,任人踐踏。當老師一聲令下「放學!」,孩子光是穿一件外套,就拖拖拉拉,出不了教室,再加上水壺、雨衣、其他勞作用品,整個人就被卡住了!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習自己能快速穿脫衣服,並且拿一張椅子,讓孩子練習如何將外套掛在椅背上。


 


練習掛雨衣、摺雨衣:許多學校禁止低年級用雨傘,而是用雨衣,但是孩子一進教室,往往隨便將雨衣一丟,讓老師抓狂,因此上小學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掛雨衣,甚至摺疊雨衣,也要告訴孩子,這樣教室看起來才整齊,並且到下課時,雨衣才能曬乾。


 


練習蹲式馬桶:有些小朋友習慣了坐式馬桶,所以看到蹲式馬桶會拒絕,尤其是大便時,完全不會用蹲式馬桶,可以找機會讓孩子習慣。另外有少部分的孩子會嫌棄學校廁所髒臭而憋尿,也可以讓孩子提早習慣公廁。


 


練習當一百分小信差----聯絡本及口語傳達:大多數小學一開始,並不會要求孩子抄聯絡本,而是將已經列印的聯絡事項及功課貼在聯絡本上。為了讓孩子快速上軌道,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也準備一個小聯絡本,讓孩子練習按照順序完成兩三個小任務。會認注音符號的可以用寫的,不會認字的可以用圖示,每做完一樣,打一個勾,讓孩子習慣按部就班完成任務,並能自行檢查是否完成。


 


除了聯絡本,小一新生最容易出狀況的莫過於老師的口頭交待,往往因為時間來不及,放學時老師突然增加一個任務,或是突然宣布要帶一項物品,但是孩子一回到家就忘了,不妨常常練習口語傳達任務,設定一個小任務,讓孩子練習傳達給爸爸或其他家人,讓小任務的重要性慢慢增加,最好能影響到孩子自身的權利,因為忘記傳達而損失到自己的利益,這樣才能有效建立口語傳達的責任感,


 


練習長時間端坐以及聽講的態度:大部分學齡前孩子,尤其是小男生,幾乎無法久坐,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就顯得坐立不安,心神不寧,這是低年級老師最頭疼的事情。小學開始,一堂課是四十分鐘,雖然不可能從頭到尾正襟為坐,但是要讓孩子清楚並習慣,當老師在台上講課時,學生的本分就是端正坐好,不要摸東摸西。現在如果有機會到公共場所,一定要時時提醒孩子,甚至要求孩子,儘可能安靜端坐,不要影響到他人。另外,也要讓孩子練習發言之前要舉手,小學一下子二三十人,現在的孩子又很活潑,個個踴躍發言,但是很多孩子想到就說,全班就亂了起來,從現在起,媽媽不妨利用說故事的機會,讓孩子充當小學生,端正坐好聽講,選擇一個大小適中的故事,大約十五分鐘,說完後問問題,讓孩子說話前練習舉手,到小學時,老師一定會感謝自己能帶到這麼有禮貌的孩子。


 


小學最令人頭疼的問題


 


以上乃尚未真正進入小學的預習動作,真正進入小學的實戰場地,恐怕又會出現一連串令你擔憂不只的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如下:


 


忘東忘西:忘記帶課本、物品、作業回家,或忘記帶去學校,帶去學校又忘記交給老師。


 


.東西雜亂無章:書包塞一堆東西,考卷、單子塞得皺巴巴,課本、作業參差不齊,要找東西,情急之下又找不到。學校桌子、抽屜塞得滿滿,東西七零八落,不僅影響自己的效率,更影響到班上的整潔。


 


.上課愛講話、不專心:許多孩子幼稚園就把注音符號、數字加減學得滾瓜爛熟,所以到了小學覺得課程無聊,如果個性本身又很活潑,上課更難專心,於是玩紙、亂畫、玩筆、看自己的書,甚至和同學講話,讓老師留下不乖巧的印象。


 


.無法有效聽令:小一新生,半大不小,不論肢體或反應都不如我們想像的靈活,因此,當老師下達指令時,不是有聽沒到,就是聽了做不到,或是做了也做錯,整個班級如果這樣的孩子過多就會顯得雜亂無效能,老師也比較辛苦。


 


不能自動自發完成作業、練習才藝:多數孩子還沒有習慣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寫功課、練習才藝,因此午睡、作業、遊戲、學才藝,完全隨心所欲,頭腦裡沒有生活步驟的藍圖,因此完全得仰賴大人的安排與催促,結果一點點的功課,花大錢學習的才藝拖拖拉拉,沒辦法自行完成,養成總要大人在一旁陪讀、陪練、盯寫的惡習。


 


賴睡、賴床:該睡覺不上床睡覺,該起床又起不了床,每天為睡覺之事大呼小叫、大動肝火,形成親子固定的衝突劇碼。


 


針對以上的狀況,我想親師生必要一條心,用各種辦法幫助小一孩子將每件事情組織化。以下方式可以幫助孩子的小腦袋瓜釐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步驟,學習自我判斷與控制,慢慢就會步入自動化的軌道,假以時日,必能成為獨立自主的快樂小學生。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感恩推手






出自 預約孩子的未來Ⅱ——信心決定一切  感恩推手


環境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唯有想法才會。一個永遠珍惜和感恩的人,處處都會有貴人相助;一個只會抱怨和不滿的人,處處都會有荊棘和障礙。人的命運由自己的想法決定!

俊豪是我幾年前輔導的個案,俊豪的爸媽身體上都有一些殘障,每次俊豪報到都是他爸爸騎著殘障專用機車載他來的。他爸爸的腳萎縮得很嚴重,無法像一般人站起來,必須用手拿兩個小木塊靠滑板支力滑行,他的動作熟練敏捷,一點都沒影響他的行動。父子一出現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俊豪常走在他爸爸背後一大步,不想讓人知道那個不能用腳走路的人是他的爸爸。在我輔導他時,他也故意把頭別向一邊,不想看到爸爸。他的爸爸始終沒有責怪他,還為他說好話:「因為爸爸沒有腳,媽媽是聽不見的聾子,孩子難免會自卑,有錯都是父母的錯!」

我聽了十分的難過。有一次我去家庭訪問,發現俊豪有一個貼心的妹妹,從不以爸媽的殘障為恥,一有機會就會介紹別人認識她的爸媽。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家訪時她告訴我一些爸媽克服生活困難的小故事:爸爸因為無法站起來,為了方便拿取高處的東西,自己發明了伸縮自如的勾子和夾子;媽媽雖然聽不見,但她細心努力的學會讀別人的唇和觀察別人的臉色,溝通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她告訴我,這樣的爸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財富,雖然有身心障礙,卻能靠著自己的能力賺錢照顧家庭,在這個社會上立足,而她身心都健全,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更好的機會和前途。

在一旁的哥哥俊豪就不是這樣想的,他認為爸媽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更不應該結婚生小孩,造成他常被人取笑嘲弄的痛苦。他和妹妹的看法完全不同,妹妹要一輩子守著爸媽,因為他們是一座無形的寶庫;而俊豪只要有能力,就要遠離這個家,不再回來,也不想再看到令他心痛的家和爸媽。

事隔多年,我很好奇這對看法不同的兄妹,最後有什麼發展?

偶然的機會我又去拜訪俊豪的家,得知俊豪國中畢業之後,藉故要到外面找工作而搬離家裡,爸媽只能在他出事的時候才有機會見到他。這幾年他一再的走在犯罪邊緣,一再的出入監獄,一再的抱怨和仇恨,至今快三十歲了,仍然一事無成。相反的,妹妹自知家中資源有限,爸媽未來需要她的照顧,國中畢業為了減輕爸媽的負擔而就讀補校,最後還半工半讀的讀完了技術學院。由於她的努力給予自己許多上進的機會,畢業之後她考進了公家機關,職務的待遇雖不高,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就近照顧父母。她因生命中有這樣特別的爸媽和家庭而深感富足。

家人共同的遺憾就是俊豪,他們仍期待他回到這個家,找回他自己該走的路。返家的路上,我一再的思考,什麼是幸運、什麼是不幸呢?同樣的家庭,為什麼會造就不同的命運呢?

*給年輕的朋友——你不會希望自己的命運就像俊豪一樣,但是我們若不能在生活中養成珍惜所有、感恩一切的習慣,我們的福分遲早會被自己用光喔!

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為我們做任何事,即使面對付費買來的服務也應心存感恩,更何況我們每一天的每一種需求,背後都有許多默默為我們服務的人;我們可能沒有機會當面感謝對方,而最好的感恩,就是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並且把握每一次機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服務別人,作為我們的報答。如果這是我們的態度,我相信生命就會有許多奇妙的安排,讓我們有更多更好的成功機會。

從生活中學習感恩我們的父母、家人、老師和同學,試試看,你會看到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喜悅。每一個人都期待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見,而感恩是對別人最大的鼓勵。能鼓勵別人,自然我們就會得到更多更大的鼓勵喔!

*給父母的悄悄話——父母也應該感恩我們的孩子,由於孩子的出生,讓我們有許多學習機會。父母的感恩習慣,會讓孩子很自然的珍惜和感恩別人。俊豪因為是男孩,他的消極態度讓父母的期待受挫;妹妹因為是女孩,父母總覺得未來畢竟要嫁出去,並沒有太多期待,反而出現正面的回饋。生活的互動造就了孩子不一樣的想法,父母如果期待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就不能視孩子的努力為理所當然。凡事都能以感恩的心回饋給我們的孩子,孩子也才會珍惜父母的付出喔!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為什麼你要道歉…?!』牛頭叔叔說故事


 

 

 

 

 


「小外甥在學校闖禍了!」接到爸爸的電話。




「什麼事啊?!」我問。


「聽說把小朋友打到流鼻血啦!」


爸爸有些緊張,他要我立即前往學校了解情況並處理。


我一直很疼小外甥,他個性很憨厚,為何會出手打人呢?我實在搞不懂!


於是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逕往學校去……


進導師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是:


我的大姊一直彎腰卑恭的向對方家長道歉…


但是對方家長似乎完全不領情,脾氣火得像什麼似的…


對方家長還一直說要找警察來,一定要把小外甥關起來…!!!


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外甥,他的臉色鐵青,一肚子火氣,


我知道他從小的脾氣就是拗,但是從來不 和人惡搞的!


他今天動手打人,我相信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一進去導師室,什麼話都懶得說,直接抱起了小外甥,說:


『不要怕!舅舅來了!你什麼話都可以說!』


這時小外甥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打人就不對了!說什麼說!還有臉哭?!』對方家長劈頭就這樣堵我!


我火氣也來了,決定嚇對方一下,開口就操台語開罵:


『幹!你是三小!沒看見恁倍在教厝裡的小孩講實話喔?!』


『你不滿的話,去傳人過來!』


『恁倍最看不起不懂事理就說:打人就不對ㄟ人!』


對方先是愣住了!頓時聲音變得一片寧靜…


(看來,社會上多數還真的欺負善良的人…!)


打破沉寂,直接問老師發生事情的原委!


沒想到老師 也說不出所以然(這時候我的火氣真的來了),


於是我讓小外甥告訴大家為何他要打人!


同時我要求被打的小朋友一起站在老師面前,要他們當面對質!


『美術課,我在做我的勞作啊!』


『他很沒禮貌,過來借我的東西都不說一下!』


『但是我不想要借他啊!』


『他每次向人家借東西都不還,也不會珍惜…!』


『今天他拿了我的萬能糊就跑!我就衝過去要拿回來!』


『但是他都不還我,我也搶不回來!』


『他突然把我的萬能糊往窗外丟,別的同學幫我撿起來!』


『他還用很難聽的話一直罵我…』


『我叫他不要再亂罵,他就對我比中指,還向我吐口水…』指著自己的鞋子。


『所以我生氣就一拳打過去…』


『他 …流鼻血了…』


小外甥低著頭,很後悔的表情。


…………………


……………………………


……………………………………………


當小外甥敘述過程的同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小朋友和家長,


並不斷確認對方的反應,其實我完全相信小外甥不會亂說…


我回頭問挨打的小朋友:『 那時候老師呢?!』


「上廁所…」他小聲的說。


『他講的有沒有不對的呢…?!』我接著問。


「我有跟他借啊!」他反駁。


『借個萬能糊也沒什麼啊…!』對方家長從旁幫腔。


『但是他有答應要借你嗎?!』我不讓他閃躲,他回答不上來…。


『小氣!借我們不就好了嗎…?!』對方家長這時理直氣壯的說。


我狠狠的瞪了對方家長一眼,這下真的是秀才遇到兵了…


知道不來些突然的手腕可能沒完沒了,立即轉頭告訴老師:


「既然家長這麼喜歡請警察來,


還是請你撥電話請東門派出所的員警先生來一趟好了!」


這句話一出來,全部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對方家長)


接著我緩緩的說:


『今天我們的小孩的確打人, 犯了錯,實在傷害了同學!』


『我們願意就法律層面完全負責,包括醫療賠償!』


『但沒經過別人的同意,私下拿就是偷,公開強取就是搶!』


『畢竟起因是對方強奪我們的物品,我們絕對不會放過!』


『搶奪他人財物屬於公訴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一經提告就無法撤銷!』


『未來提告的話,那個部分請他們自己負責!我就此先聲明!』


知道自己語氣說得很緩,但是絕對有很強的殺傷力!


老師當然不願意打這通電話,立即出來緩頰…


但是我態度非常堅持,我說:


『既然你們讓我出來處理,對方家長也只認為是我們家的小孩很小氣,


似乎所有的錯都是我們造成的!我們何必再多有爭執呢?!』


『讓這件事直接交給司法公正單位 處理,對大家不是另一種學習嗎?!』


頓時對方家長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不能再多說什麼…!


趁著氣勢正強,我直接補了一句:


『還是不要麻煩警察先生來這兒好了,我們一起前往警察局,好嗎?!』


我直接走向對方家長面前,正式的邀約…


半?,對方家長看著我說:『有這麼嚴重嗎?!』


情勢演變讓我覺得對我方有利,但必須忍著些,我皺著眉頭說:


『我不知道!』


『因為是你們的態度讓我覺得很嚴重啊!!!』


『要找警察來,是你們先提出來的!』


『一定要關我們家的小孩,也是你們堅持的!』


『換作是你,不嚴重嗎…?!』


『只是我覺得來龍去脈既然我們都清楚了,我也認為必須採取行動啊!』


『 我不袒護自己的小孩,他有錯,就該承擔受罰!』


『但起因是你們的小孩搶奪,我也必須讓我的小孩知道我行事公正!』


『是非對錯我們何必再浪費彼此的時間,私下在這兒討論個沒完沒了呢?!』


『讓法官和執法單位來教育我們的小孩,難道不好嗎?!』


…………………..


空氣又凝結了起來………….


對方的 媽 媽 突然問我:『你要告我們什麼?』


『搶劫或搶奪吧?!我再問一下律師會好一些!』我故意說嚴重些。


我看見他們已經在計算如果我這樣一告的話,他們會很麻煩…


頓時決定來個火上加油的手腕,


把胸前的錄音機(當時只有小型錄音機)拿出來,對他們說:


『從我進這個門,我們所有對話我都錄下音,需要時可提供法官參考!』


我知道這個動作是很具有挑戰性的,


通常的人一旦面對麥克風或者錄音、錄影時,都會收斂許多…


我看他們立即壓低聲音討論起來,然後對我很防備…


趁著對方陷入抉擇與討論之際,我看著小外甥說:


『你覺得你自己有錯嗎?!』


他點點頭。


『你覺得你應該怎麼辦呢?!』我問他。


『 道歉……!!!』他小聲的說。


『但是不是做錯事情,靠著道歉都可以解決啊!你知道嗎?!』我補充。


大姊在一旁著急,但是我請她把事情交給我,不要再表示任何意見…


『你們討論結果如何呢?!我們可以一起去警察局了嗎?!』


我再次邀約對方家長。


『有其他方式解決嗎?!』這時對方爸爸口氣委婉許多。


『你說呢?!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回答。


『你們的小孩向我們道歉!這件事就算了!』


他似乎認為這是解決的方式,而且說得有些勉強…。


在一旁的老師似乎認為這很合理,還猛然點頭…


結果,我直接拒絕,說:


『不!!!』


這個拒絕一出現,大家又都愣住了…


『為什麼?!』對方家長認為 我很無禮拒絕他們的善意。


我清了清喉嚨,說:


『該道歉的不應該只有我們家的小孩!』


『起因是誰呢?!你認為你們的小孩沒有錯嗎?!』


『請不要告訴我:被打和流血的人已經夠可憐了,所以可以免責!』


『那麼你認為該如何?!』對方家長問。


我知道他是壓抑著火氣,也知道他有些小來頭…


『你們的小孩也必須道歉!』我認真的說。


我看見他鐵綠著臉的表情實在很好玩,於是補充一句:


『還要正式寫和解書,請老師當第三公證人!』


此話一出,相信大家都會認為我不通情理,其實這是為了避免未來產生麻煩。


事情的結局就是如我的要求:


一、這2個小孩彼此道歉,互相寫一份道歉卡給對方。


二、雙方家 長簽立和解書,老師當公證人。


三、此間醫療費用憑收據由我方支付。(其實也不需要看醫生,所以免付)


*****************************************


後來回到大姐家時,我問她:『為什麼妳要道歉…?!』


她說:『對方家長很兇,對方小孩也流鼻血…!』


後來我們聊很多,我略作整理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一、『闖禍』有時是一種無價的學習!


1.不要讓小孩子因此退縮了!


2.即使在外頭打架,先問清楚原因!(不要急著揍小孩,這也是一種教育!)


3.有時候我還會告訴自己的小孩:『打得好!』『我也一樣會忍不住去K他!』


4.但是事後等小孩心平氣和之後再引導:如果重來一次,有其他方式嗎?!


5.不論如何,當家長的心情必須很平緩 !


二、即使小孩真的犯錯了,家長不必急著去道歉:


 1.又不是家長犯錯,所以請家長不必『強出頭』吧!


 2.要道歉的是小孩子,所以小孩必須在過程中了解『錯在哪』!


 3.如果家長一直搶著道歉,就等於幫小孩子到處在「擦屁股」!會養成小孩倚賴!


 4.『不積極作為』其實就是一種『作為』,但是家長必須耐住火候!


 5.引導小孩子從單一事件,了解到「如果再有近似的情況,該怎麼辦!?」


 6.讓小孩子自己知進退,這才是教育!(壓抑不是唯一或者最棒的管教方式)


三、家長必須多為自己打氣與加油:


 1.全家人的『健康』必須排在第一位!


 2.『成績』必須排在『品格』的後面!(太多家長排錯了!)


 3.多找機會和小朋友聊天!(543的亂哈啦也很好!)


 4.不要讓自己當『一輩子』的家長!當小孩25歲之後,該當朋友比較好!


 5.不要把小孩子的問題『放大』!但要將他們的好『放大』!


 6.常常給自己加油一番!


 7.『家』是最好的一個一個倚靠!向著家人要能夠敞開!


 8.好朋友之間也常常一起互相鼓舞!


                      牛叔 2009.04.2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