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百年斷崖」即將逼近
管理學
(管理學)
因為上午十一點在數位學堂四樓的讀書會咪挺已經是常態了,所以不
用在標題中註明。上周果然太混了,花了六天在培養靈感,把東西都
積到最後一個晚上,結果就是做不出來。
與其如此,不如下課後就開始構思,隔天就開始試著寫第一次,這樣
不停改進的效果還好些吧?而且週三下午是組內讀書會咪挺的時間,
非得有東西出來不可,不論是商周、作業、上次考試檢討、下次考試
準備,都要在周三有成果,所以時間的調配上會有所改變。
今天的讀書會決定了一些事情:第一,跟老師咪挺的時間,因為政大
的學長有事不能帶,所以由老師帶,休管跟老師的咪挺從單週變成隔
週。第二,讀書會內容:筆記、作業、雜誌,每週三統計學上完後。
第三,校系的資料要查好,在26號2200之前會整好寄出給老師
。第四,27號要交商周的書摘給組長,印成七份。我要找的校系是
臺南大學、台東大學兩所的休閒事業管理。
下午一點的助教課,發了關於中小企業的十一個個案,在家族上有關
於「史丹佛的十二堂課」的文章。另外,瑞培再度帶著大家看了一次
關於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的政策、補助,鴻海成長經歷過的作法。
而正課,今天把第二章上完,第三章也只差一點點。
第二章,管理功能與企業機能,管理功能(管理程序)比以前少,企
業機能卻比以前多。進入2.6,管理者的角色費堯和敏茲堡各自提出了
程序觀點和角色觀點,程序觀點認為管理工作是管理者從事的活動,
但因為規劃、組織、命令、協調、控制很難被觀察紀錄,所以程序觀
點也偏向理論化;而角色觀點,因為是由研究生跟著高階主管計錄一
言一行,所以紀錄的內容多半是行為,也就是可以被觀察的部份,自
然比較偏實務,所歸類出的「三類別,十工作角色」也以管理人所扮
演的角色來做區別。兩種觀點本身並不衝突,應視為管理學在管理者
上體現時的,理論與實務,兩種面向。
2.7的管理能力,凱茲(Katz)提出了專業技術、人際關係、概念化能
力,尤其強調概念化能力是高階管理者由"整體"來看組織的思考能力
,也就是低階管理者重視技術能力,中階管理者則重視人際能力。這
兩節的例題,交大科管的題目相當有看頭。
「管理是一門注重實際應用與實踐之學域。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之應用
為第一目標。請描述你所知道的自我管理。10%」、「理工背景大學
生念管理碩士,其基本意義是希望發展「專業經理人」之專才?還是
「全方位經理人」之通才?10%」,兩題都像是很平凡的題目,但實
際上都有玄機。第一題的自我管理,可以看出答題者自認最欠缺的能
力,時間、情緒,對一個「成功的管理人」來說,早在還沒成為經理
人之前就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人際關係管理、知識管理,才比較接近
中高階管理者會去追求的目標。而第二題,問的則是生涯規劃,專業
經理人能力從碩士的學歷中可以培養,但全方位經理人則非需實務經
驗不可,所以答案絕不會是全方位經理人。
此外,北大的「做為一現代成功的專業經理人,請問你認為應具備哪
些條件?25%」,光看分數就知道大有來頭。本題自從89年問世以來
,每家國立大學都考,每年考。此處的關鍵,現代、成功、專業經理
人,顯示在定義與要求上,會與過往的要求不同;成功的定義,對於
企業、個人、股東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專業經理人,此指CEO,自
然不是以低階主管的「專業技術能力為重」,反而比較偏向引導大方
向,進行最後決策的高階管理人。
而92年中山大陸所的「有知名企業家說過一句發人省思的話:「管理
學可以教,管理則無可教,只有自己領悟的,才是管理的智慧。」這
個企業家的話,你怎麼來理解呢?管理和管理學有什麼不同嗎?25%
」,又一個二十五分的題目,很像「智商高跟智慧高的差異」。
最後的一個小時,進入第三章,管理思想演進。從歷史背景,也就是
「分工的需要」開始,往重點:「傳統理論時期、修正理論時期、當
代管理理論時期」切入。傳統理論:有三位,Taylor的科學管理學派、
Fayol的管理程序學派、Weber的官僚體制學派(又稱科層體制學派)。
修正理論:分成行為學派以及管理科學學派。當代理論:系統學派、
權變學派。今天講到行為學派完。
Taylor以財務誘因以激勵員工,達到科學化的產能極大化。Weber提出
官僚體制學派,將組織內的各項層級及權責皆正式化,卻忽略了人的
情感以及非正式組織,容易造成員工怠工及向心力低,易離職。至於
行為學派(行為科學學派),Mayo在霍桑進行的實驗,知名的霍桑實
驗,終於注意到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對員工產能的影響,並且確認了
非正式組織的確存在,他的第一項實驗雖根據科學管理理論而來,但
後兩項則是根據行為科學理論而來。
Fayol的管理程序學派,因為是將管理者放在理論的中心,且切合實務
派的問題點,所以廣受實務界的歡迎。他所提出的十四項原則、以及
管理程序學派的四大主張,雖然稍嫌模糊且十四項原則有彼此矛盾,
但仍因融入了前人理論並與Taylor相反,以組織為場域,以管理者為中
心,所以歷久不衰。
這一週的作業,一樣兩題。「請說明並比較Taylor和Fayol對管理實務
與理論發展之貢獻。15%」、「試說明霍桑研究及其對管理實務的貢
獻。10%」
老師也該被教育 洪蘭
老師也該被教育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看到新聞報導,高雄縣有個學生在大學指考時,因監考老師不知道什麼叫妥瑞氏症(Tourett's syndrome),把這種病的典型行為如抓耳撓腮、眨眼、聳肩、重複出聲,當作考試作弊,「意圖窺視他人答案,違反試場秩序」,給他化學零分。因為這學生平日成績很好,學校覺得意外,經複查才知道是因身體不斷扭動、嘴巴出聲的關係,經申訴後,大考中心特別「開恩」,只扣五分,報上的標題是〈委員「愛護」 只扣五分〉,我看了卻覺得連五分都不該扣,因為這種病症是自己無法控制的,說他「違反考場秩序」硬扣五分並沒有道理。
這件事背後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的老師不知道妥瑞氏症是什麼?這個一百年前就已知的先天性的毛病,孩子不能自我控制行為,我們師資培育的體系為什麼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沒有把腦與學習的關係教予老師?家長不知道,還情有可原,因為生活因素,可能無法接觸到許多新知,但老師是站在知識第一線的人,應該要知道,台灣不是有教師每年要進修多少時數以更新知識的規定嗎?那為什麼我們的老師會不知道這在1885年就已知的學習上的疾病呢?我們是否應該檢討師資培訓和教師進修的課程,是否跟得上時代?
一個人的行為如果不符合常理,就要追究背後的原因。曾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生每天被罰站,因為她的眼睛總是飄向窗外,連被老師叫起來,眼睛都看窗外,老師非常生氣,每天罰她站,後來才知道她大腦的動眼神經長了一個瘤,這個瘤使得她的眼睛都往同一個方向飄。開完刀把瘤割掉後,她的眼睛就不再朝同一個方向移動了,但是這孩子已經被冤枉罰站了二個月。這種例子可能相當多。當一個孩子因自己不可控制的行為而被貼上「壞」、「懶」、「笨」、「講不聽」的標籤時,內心是痛苦的,也是無奈的。最早發現閱讀障礙有基因上的關係,是醫生發現帶孩子來看病的父母自己也不會填病歷表格,追究下去才知道這個原以為是懶、笨的失讀症,可能和染色體2、3、6、15、18有關係。
當一個孩子在某方面表現不好時,父母先不要動怒,先想一想,自己小時候是否也如此?如果是,你知道是你的關係,就不要打罵他、奚落他。當然最重要的是,教育老師有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能夠幫助父母找出孩子學習緩慢、行為不正常的原因。
報上這則新聞讓我難過許久,妥瑞氏症的症狀通常在進小學後開始出現,算一算,這個學生竟背了十年黑鍋,真是難為他了。我們都知道你怎麼看待自己,自己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麼回報你,或許我們不要動不動就以為孩子壞,社會上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壞孩子了。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蘭心慧語》2006/08/05】
本網頁為:麗山高中圖書館製→推薦閱讀~分享園地 >>more…更多分享
目送 --龍應台
文/龍應台2007/06/22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沈沈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沈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本文摘錄自《人間‧三少四壯集》】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父母要學會三個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父母要學會三個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頭好痛,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
現在是中午十二點半,還沒吃飯,肚子好餓,我在等老二起床一塊吃。
妻子說他們凌晨三點多看完DVD才睡,餓了就先吃吧。但我還是想等。
老二在台北讀書難得回來,更難得一塊吃頓飯,何況今天帶女朋友和同學一塊回來。
迷迷糊糊躺了一會,起來已經下午兩點了。在臥房顛倒個半天不知道穿什麼好?
是休閒一點還是家居一點?
好不容易穿好下樓,看到妻子已經在廚房忙著,
我過去問她:「我這樣穿好看嗎?」她頭也沒抬回我:「在家怎麼穿也行。」
我回到客廳漫不經心地看著電視。我還在等,等著他們起床。
突然聽到樓上沖馬桶的聲音,起來了。我衝到廚房告訴妻子:「起來了。」
妻子回我:「正好,再炒兩個菜就好了,你準備桌子吧!」我忙不迭動起來。。。。
不一會,幾個人下樓來了。孩子們很客氣地跟我們打招呼,妻子解開圍裙走出來,
笑著招呼:「吃飯吧!」
氣氛凝住了幾秒鐘。這時,老二回答:「我們不吃了,今天同學聚會,我們要趕快走,快遲到了。」
妻子仍然想留住他們:「我早上才去市場買的菜,還現殺了一條魚,做你最愛吃的豆瓣魚,吃了再走吧!」
似乎仍然留不住他們,老二回說:「你們吃吧。」
趁著同學們穿鞋子的空檔,妻子小聲告訴老二:「我和老爸一直在等你起床一塊吃飯,我們都還沒吃呢!」
老二皺個眉頭,回過臉告訴妻子:「你們幹嘛等呢?餓了就先吃嘛!你們這樣等我,我會有壓力啊!」
說著就在同學一片謝謝與再見聲中出門了。留下我和妻子站在門口。
我碰到妻子的手 ……涼涼的。
我知道,我可以很嚴肅地告知孩子,這是不懂事,甚至更誇大這是不孝順,然後再給他一些教誨,告訴他以後如何安排時間,計畫順序,生活規律……,把一些教條的東西塞給他。
我相信他會接受,但我相信他以後會減少回家的時間。就算回來,他也會告知朋友們:「在我爸媽面前一定要如何如何……否則會如何如何…。」
那時候,我再也等不到我的孩子了,等到的只是一個虛偽的人。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現象,其實,這是一個「過程」,孩子和父母都在學習的一個過程。
孩子學習如何過他自己的生活,父母學習如何接受孩子已經長大了的事實。
這過程有點苦,但每個人都會經過。
想起一句老前輩的話: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
我回頭告訴妻子:「我們自己吃吧!」
到了餐桌前,我茫茫然停下來問妻子:「我這樣穿好看嗎?」
~~~~~ 世界上最富有的,是有愛的人
~~~~~ 是親人的依靠呵護
~~~~~ 珍惜你所擁有的,懂得"惜福"才是富有.
管教的藝術
陪孩子一起走過青春叛逆期
親子間,不只要有愛,還要彼此了解,更要用心陪伴。
社會變化得很快,孩子的思想行為也變化得很快,快得讓家長受不了,讓老師們束手無策。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爸媽只要給個眼色,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打不屈服
記得和兒子最激烈的一次爭吵,是在他念國三的時候。當時他非常叛逆,也愛頂嘴,不論跟他講什麼,永遠有各種理由反駁。他最愛聽西洋饒舌歌曲,乒乒乓乓,聽得我頭皮發麻。
隔天就要段考了,他卻把音樂開得震天價響,半躺在沙發上看書。我忍不住大聲斥責他:「音樂轉這麼大聲,真的看得下書嗎?」
一回頭,發現他站了起來,雙手握拳,瞪大眼睛說:「我就是要這樣才讀得下!」
身為父親,我怎能忍受孩子挑釁的態度,「你現在這種姿勢是要跟我打架嗎?」我問。
他生氣地衝回房間,「砰」的一聲,把房門重重關上。
那時,我已失去理智,拿著雞毛撢子就衝進房間。他立刻識相地起身,伸出手,把頭轉向另一邊。那種倔強的態度實在讓我忍無可忍,開始動手打他。
見他不哭也不求饒,我心裏出現一個聲音:「今天不打到你哭,我就輸了!」我把他扭出房門,要他雙手撐在牆上,開始沒命似地鞭打,每打一下就罵一句:「乎你死!」
那天,他穿著一條短褲,雙腿不久就布滿一條條鞭痕,不僅紅腫,還流出些微血絲。我轉而抽打他的小腿,這時候,終於聽到哭聲--是太太和女兒的哭聲。
太太跑過來護衛他,我冷冷地說:「我在教孩子,你不要管!他才國中就管不了,以後怎麼教!」
女兒也哭喊著:「爸爸,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弟弟,求求你趕快說對不起!」女兒一邊求、一邊哭,他卻默不出聲,彷彿事不關己。
打累了,我把雞毛撢子狠狠摔在地上,進他房間拿出他的書包,用力地往門口一甩說:「你有種就給我離開這個家!一輩子都不要回來!」沒想到,他真的穿好衣服,繫上鞋帶,拾起書包,背著就往外走。我氣不過,衝出去又把他拉回來揍了一頓。
主動道歉
晚上,我根本沒心情吃飯。躺在床上,雙眼直望著天花板,心裏想著: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明天,我要怎麼面對兒子?要跟他道歉嗎?那有父親跟孩子說對不起的?……一整夜翻來覆去,輾轉難眠。
清晨五點多,半睡半醒之際,我看見房門被推開,兒子走到床前,跪下放聲大哭:「爸爸,對不起!」我趕緊下床,緊緊抱著兒子,勇敢地告訴他:「爸爸對不起你。」
站起來的瞬間,我猛然察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但比我高,連肩膀都比我寬,而我卻只會拿大人的權威去壓制他。我為前一天的行為感到很後悔,不解自己為什麼要發瘋似地打他?真的是「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啊!
見他傷痕纍纍,我拿了一瓶碘酒說:「爸爸幫你搽藥好不好?」他說:「不要,現在搽會很痛。」
夏天是穿短褲校服,我只好建議他改穿長褲去上學,他點頭說:「好。」當他背起書包,離開家門那一刻,我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又掉下眼淚。
我心裏很納悶,昨天的他是如此叛逆,今天怎麼會主動來道歉?太太為了解開我的疑問,從兒子房間拿出一封信,上頭寫著:「親愛的兒子,你是我們的唯一!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論你犯了什麼錯,爸爸媽媽永遠會原諒你!媽媽求求你,找個機會跟爸爸說對不起。」
簡單幾個字,敵過我用棍子傷害了彼此。
回想過往,仍感到懺悔不已。真的如同證嚴上人所言:「孩子不是反對父母的教導,而是反對父母教導的方法跟態度。」
愛的智慧
上了高中,兒子依然沒有放棄他喜歡的熱門音樂。但,我已經懂得怎麼包容、接受,我跟著他聽饒舌歌曲,試著去了解那些吵鬧的音樂。
有一天,他要我幫他向學校請假兩個小時。我問他要做什麼?他拿出一張CD說:「我想去參加這位饒舌歌手的簽唱會。」
聞言,我心裏雖然不同意,但想到一味地反對,只會造成反效果,於是,就幫他寫了一張請假單。第二天,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爸爸,謝謝你!老師已經准假了。」看著他臉上綻放的笑容,我想,這或許是個對的方式。
簽唱會那天,我告訴他:「爸爸今天請了一天假,陪你去參加。」
他不解地問我:「我自己去就行了啊!不用您陪啦!」
我告訴他:「你只請兩個小時假,搭公車會來不及上第三節課,我載你比較快。」
到了西門町,離預定時間還有一小時,隊伍已經排了五百公尺遠。我們等了很久,一點動靜都沒有。我走到前面問,主辦單位說:「已經發出三百個號碼牌,簽完這三百個,歌手就要走了。」
我穿越人群,告訴兒子這個消息,他不相信,我又陪他走了一趟。確定之後,他非常失望地回到他用書包占的位置。
我請兒子看看隊伍中的青少年,他們鋪著報紙,有人躺在地上睡覺、有人在抽菸、有人在打牌……我摟著他的肩膀說:「兒子呀!你不希望自己是其中一個吧?」
他默默無語,背起書包說:「爸爸,您載我回去上課好了。」到了學校門口,要下車那一刻,他回頭對我說:「爸爸,您放心好了,以後我不會再做這種傻事了。」
從那時候起,我知道孩子對我產生了信任感,因為他知道我們是「同國」的。
陪兒子看喬丹打籃球、看王建民打棒球,從不了解到逐漸熟悉,我和孩子有了更多共同話題,也讓我更加確信--用愛心與耐心陪伴孩子,才是「愛孩子的智慧」。
上了大學,兒子開始用電腦創作饒舌歌,還將我常聽的北管音樂拿去搭配。當時,剛好新聞局在徵選歌曲,沒想到竟被選為佳作,得到了五萬元獎金。
二○○五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有一百五十個樂團報名參加,兒子組的團「拷秋勤」榮獲前十名,受邀上台演出。
表演當天,由於沿路塞車,我和太太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貢寮。現場只有我們兩個人是「LKK」,年輕人都穿著比基尼、泳褲,兒子站在台上就像個指揮官,請台下的人舉起右手,大家就跟著舉右手,跳左邊,大家就跟著跳左邊……那時我才了解年輕人的精力要這樣發洩。
後來,新聞局想錄製一片專門收錄年輕人創作的CD,與國外音樂交流,兒子有兩首歌被收錄在其中,讓我們感到很驕傲。
成長過程中,兒子始終不放棄他的興趣與理想。如今,他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班,雖然依舊熱愛樂團,但也同時擁有好成績,讓我們感到很放心。
我暗自慶幸,幸好當時轉變了想法,改變了對待的方式,化解了親子間的衝突,而不是掉進不可自拔的漩渦裏。
每個人都是在為人父母之後,才開始扮演這個角色、學習其中的奧妙;愛,不代表了解,所以更要用心陪伴。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行為,那麼,在親子關係上,「雖不中,亦不遠矣」。
【本文摘錄自《家家有本幸福經》暨《慈濟月刊》第490期96/09/25】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管理技巧
時間管理
˙Pizza30分鐘送達
˙自助服務選擇:Burger King , Subway 飲料自取
˙零錢的分類與找錢確認危機管理
˙危機指數公式:(衝擊程度/執行成本)+(不予執行的代價/停止行動的執行成本)。若大於100,則發生機率為百分之百。
˙紐約世貿危機指數公式:(7000人*30萬元/人)/(1000萬)+(30000萬)/(100萬)=510
˙Prevention(預防), Detection(偵測), Correction(矯正)
˙建立公信力的PSSA模式:Priority(優先),Sympathy(同情),Security(安全),Action(行動),
˙主觀(自滿)與局部化是最大的陷阱
˙危機處理的關鍵在於重點與速度。
˙Define, Sequence of Event, Probabilities of Risk Assessment, PDC
˙1994年美國至海地解除武裝叛亂,尊重女性軍官,家中儌械,德國軍犬情緒管理
˙重大事件的心理反應:懷疑,否認,生氣,哀傷,接受
˙如何拒絕創意管理
˙公共廁所的保持清潔問題
˙高速公路的動物穿越問題
˙電梯等待的問題
˙車站預防自殺問題決策管理
˙Wall Mart老闆用QVV方式做決策:Qualification(品質),Validation(可性度), Verification(查證)
˙「破窗效應」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形象管理(7/38/55 理論)
˙心理學家Albert Merabian 在沉默訊息一書:人類在接受訊息的時候,對不同的訊息特質,有不同的比重:7%談話的內容(遣詞用字)
38%音質與語調(抑揚頓挫﹑音質﹑音高)
55%肢體語言(手勢﹑臉部表情)與外表﹑服裝
SMART原則
Specific 明確的目標
Measurable 可衡量的結果
Achievable 可達成的目標
Resources 可利用的資源
Timeframe 訂定時間表
3B原則
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發展水準上佔有重要地位,未來如果能以Global Bridge 、Brand、Brain等三項優勢發展,必可創造另一個奇蹟
3E原則管理
˙Engineering (工程)
硬體設施﹕告示牌(此處禁止停車)
禁止標示
拒馬
˙Education (教育)
宣導期﹕註冊單﹑大葉學報﹑網路﹑
規勸期﹕違規車輛告發單
正式實施﹕
˙Enforcement (執法)
人員編制﹕執勤時間﹐範圍﹐權限﹐時機的掌握
教官
工讀生
自治幹部3S原則
Something Special
Something Different
Something New
綠色設計的「3R守則」
減量(Reduce)、
再使用(Reuse)
回收再利用(Recycle)
5R
KISS原則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談判3T原則
˙3T: Take a break﹑ Tell the Truth﹑ Tell the Truth but not all the Truth.
˙- TPM
˙三定:定品﹑定位﹑定量
˙三易:易尋﹑易放﹑易取
7S架構 (哈佛大學與麥肯錫顧問公司)
˙Strategy (策略)
˙Structure (結構)
˙Staff (人員)
˙Style (管理風格)
˙System (制度)
˙Skill (技能)
˙Shared Value (共同價值觀)8M
˙Material
˙Money
˙Machine
˙Method
˙Manpower
˙Management
˙Market
˙Morale13. 財務管理
˙「七二法則」 :本金成長一倍所需的時間= 72/年報酬率(%) 。例:年報酬率為12%,需要6年,本金可成長一倍。
˙股票投資的適當比重:100-年齡。例:目前30歲,適當的股票投資比重為70%,其餘30%為債劵
˙「雙十定律」 保險的適當額度:家庭年收入的10倍
˙「雙十定律」 總保險費的適當支出:家庭年收入的10%
˙每月房貸的適當比重:家庭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六度(6 degrees)分隔理論簡單的說,就透過六層「認識的人」,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微軟利用從 MSN 收集來的資料,分析 在2006 年六月間2.4 億個 MSN 用戶所發送的 2550 億條訊息,尋找其中特定重複文字(例如搞笑影片的連結)在 MSN 裡頭傳播的情形,得出只要 6.6 層的關系就可以找到任何一個 MSN 使用者的結論。
P
D (II. 問題解決PDCA)
發現問題 Problem finding
可視化 Display
解決問題 Clear
確認 Acknowledge
C
A
市場環境
技術層次
經營層面
消費需求
創新的技術研發
嚴格的品質管理
品牌管理與經營
通路能力
客服加值
把科學術語轉化成消費者語言
把專業轉成通俗化
目標數量化管理
QFD
TRIZ
產品設計與實作
計劃書撰寫
創新手法
新產品開發與管理
行銷計劃書撰寫
銷售技巧
說故事行銷
文案行銷工具書撰寫
廣告文宣
˙適時(Right Time), 適地(Right Place), 適價(Right Price ),適量 (Right Quantity), 適質(Right Quality ),
1. 活力曲線(10%淘汰率法則)
奇異公司每年會針對各事業單位的主管打分數,區分出ABC三個不同等級的績效表現。最傑出的A級員工必須是事業單位中的前20%;B級員工是中間的70%; C級員工約10%,奇異以常態分配的鐘形活力曲線(Vitality Curve)來呈現這種概念。A級員工將得到B級員工2~3倍的薪資獎酬,而C級員工則有遭到淘汰的危機,活力曲線是年復一年、不斷進行的動態機制,以確保企業向前邁進的動能。
2. 手錶定理
一個組織不要同時設定兩個目標。一次戴兩支手錶不但不能讓自己知道更準確的時間,還會失去準時的信心。對同一組織採用兩種管理方法,或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組織就無所適從了。
3. 酒與污水定律
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組織裡永遠都有幾個麻煩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是為了把事情搞砸。主管要及時處理,才能避免它迅速傳染。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很可能被吞沒,而一個懶惰鬼很快能把高效率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4. 不值得定律
一個人會用敷衍了事的態度來從事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因此管理者要適當的分配工作。讓成就慾較強的員工帶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讓依附慾較強的員工融入團體中共同工作。
5. 金魚缸法則
魚缸是透明的,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裡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吧!工作透明度高,領導者就被置於全體部屬的監督之下。強化領導者的自我約束,也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
6. 洛伯定理
對管理者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如果你只想讓部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7. 鰷魚效應
鰷魚因為個體弱小而採取集體活動,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當首領的行動發生紊亂,鰷魚仍然會盲目追隨。部屬的悲劇總是領導者造成的,部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跟著一位差勁的領導者。
8. 木桶定律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木桶中最短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組織的各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但劣勢部分卻決定組織整體的水準。問題是最短的木板也是木桶的一部分,你不能把它丟掉,否則就一點水也裝不了。趕快設法把劣勢部分的水準拉起來吧!
9. 霍桑效應
工作環境的人際關係是否良好,是影響工作者表現的最大原因。相對於團體認可與工作安全,金錢不是決定個人產出的最大要素。
10. 超限效應
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刺激太多、太強和時間太久而引起反抗的心理,叫做「超限效應」。管理者重覆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會讓部屬從內疚變得不耐煩、反感討厭,如果非得再次批評,也不要簡單重覆,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11. 牢騷效應
有員工對工作發牢騷的公司,一定比沒人發牢騷,或員工把牢騷埋在肚子裡的公司要成功。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牢騷雖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一定是正確的。
12. 刺蝟法則
兩隻疲倦的刺蝟緊靠在一起休息,只會被刺傷而無法睡得安穩。領導者應該與部屬保持距離,與部屬「親密無間」的相處,容易讓彼此親疏不分,在工作中喪失原則。
13. 鯰魚效應
為延長捕獲的沙丁魚之生命,漁民將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裡。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自然加速游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回到漁港,沙丁魚就能賣個好價錢。一個組織,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就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員工就容易產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進入公司,給員工緊迫感。讓他們知道,是該加快腳步的時候了!
14. 海因里希法則
海因里希研究分析工傷事故,發現在一件重大災害的背後,平均有29次輕度災害,和300次有驚無險的經驗。這個法則完全可以用在企業的安全管理,它告訴我們一件重大事故的背後會有29件「輕度」事故,還有300件可能發生的隱憂。對潛在事故毫無覺察或者麻木不仁,往往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15. 250定律
每一位顧客身後會有250個親朋好友。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16. 阿爾巴德定理
企業經營成功與否,全靠是否了解顧客的需求。看到別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17. 「7/38/55定律」
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你談話的內容。38%決定於輔助表達這些話的方法,也就是口氣、手勢等等;而有高達55%的比重決定於你的「外表」 ——你看起來夠不夠份量、夠不夠有說服力。
18. 科希納定律
管理人員愈多,工作效率反而愈低。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
雙 PDCA循環
I. 達成計畫PDCA
商品化評估的四個基礎環節
成功關鍵要素
行銷
研發人員可學習的工具
行銷人員可學習的工具
專案生命週期
「專案生命週期」可視為是對專案付出的努力〔工作量、資源使用量〕對時間曲線之比;因此,專案開始於工作量與時間皆為零時,其工作付出隨時間而增加以至到最高點,再逐漸接近尾聲而降低工作量至專案結束。
「專案生命週期」亦可定義為一項專案所包含各種階段 (Phase) 的集合;而由於不同性質的專案及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需求,故採用不同階段名稱;基本上,可區分為:概念、發展、執行、結束等四大階段。
| Phase 0 | Phase 1 | Phase 2 | Phase 3 |
| 概念階段 | 發展階段 | 執行階段 | 結束階段 |
每個專案階段都以完成一項以上的交付標的 (deliverables) 作為任務結束的標記,而「交付標的」和階段都是前後順序與邏輯關係的一部分,以確保專案產品可被適當的定義。
一般說來,一個專案階段的結束是以審查主要交付標的和專案績效作為註記,並
- 決定專案是否應進行到下一階段
- 檢定和更正成本效益上的錯誤
而何謂「交付標的」?
- 根據 PMBOK,「交付標的」是一項可度量 (measureable)、有形的 (tangible) 且可驗證的 (verifiable) 工作產品 (work product)、結果或項目
PMBOK (2000)
A project is a temporary endeavor undertaken to create a unique product, service, or result.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tools, and techniques to project activities to meet project requirements.
Project management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use of the processes such as: initiating, planning, executing, controlling, and closing.
PMBOK中所描繪的專案五大生命週期---起始、計畫、執行、控管、結案等階段
專案管理
費堯(管理學之父)─5項管理機能(行政管理五聯制)
1. 計畫:近程→中程→遠程
2. 組織:將人、物、財力結合並加以運用
3. 命令:如何領導他人
4. 協調:各部門間的溝通
5. 控制:評鑑;評量
=================
專案管理起源於1916年Fayol所稱管理的五大功能:規劃、組織、協同、控制、指揮。
(根據Henri Fayol之管理五項功能規劃、組織、領導、用人、控制。 ... 越到高層的管理者,其規劃的功能、就會越重。 而基層管理者則是偏重領導的功能。 )
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包括五大流程:
起始階段(Initiating)
規劃階段(Planning)
執行階段(Executing)
控制階段(Control)
結案(Close)
九大知識領域:
整合管理(Integrity)
範圍管理(Scope)
成本管理(Cost)
時間管理(Time)
品質管理(Quality)
風險管理(Risk)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溝通管理(Communication)
採購管理(Procurement)
九大知識領域為經、五大流程為緯,加上PMI由安隆案發生之後特別強調所有PMP操守要求的專業與倫理道德規範,就是整體的專案管理精神。在實務運用上,每一個知識領域在不同的階段中都可定義出應完成的工作及其完成的時間、成本、範圍、品質。企業組織或個人都可依據實務作業上的需求,參照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定義其作業標準以為工作規範。藉由每的活動的完善達到整體目標的綜效。
專案的定義為:
一、臨時性的
二、有獨特的產品、服務、結果
三、是逐步完善的(持續改善)
壹、何謂專案管理
1. 『專案』根據美國專案管理學會(PMI)的定義:「是指一項暫時性的任務、配置,以開創某獨特性的產品或服務。」
2. 『專案管理』根據美國專案管理學會(PMI)的定義:「...應用知識、技能、工具與技術來規劃活動,以達成專案的需求。」
3. 專案管理是藝術也是科學。藝術構面與人際構面有緊密結合也就是領導眾人的事務,科學構面包括對流程工具與技巧的掌握。
每一個專案都有其執行的時間而在這個時間內專案有其生命週期約略分為:
1. 起始階段:定義出專案的需求,並釐清與描述對此需求的適當回應。
2. 規劃階段:儘可能的詳細發展專案的解決之道。
3. 執行階段:持續監控進度,同時在實際狀況與原並計畫有所出入時,適當地進行調整與記錄。
4. 結案階段:驗證該專案是否滿足原本的需求。
組成一專案進行管理有其目的,希望透過組織內不同單位人員的臨時性編組來達成「追求資源效率的極大化」,亦即:
1. 如期達成或縮短時程達成。
2. 在預算成本內或更少成本達成該專案或更少。
3. 產出物性能達到預期目標或比預期更優。
4. 產出物的品質達到預期目標或比預期目標更好。
貳、專案管理控制項目
1.專案時程管理控制
為了掌控整個專案進度的執行狀況,讓專案如期的達成,並且依執行狀況適度調整執行進度。
a. 甘特圖
b. Microsoft Project
c. Gantt Project(免費軟體)
d. Micro Outlook裡的工作項目
e. 利用EXECL軟體記錄時程進度
管理時程掌控不佳造成進度的延遲外,若是有關商品的退出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營收(如圖),時程掌控非常重要的。
圖:時程延遲對專案之影響
2.專案預算
專案的成立的起始階段即需編列該專案的預算,以預估此專案的花費成本,而其實施原則有如下幾點:
a.效率化原則。
b.質量管理原則。
c.彈性管理原則。
而其預算管理可採去如下之方式進行管控:
a.月度別管理。
b.階段別管理。
專案預算管理工具:
a.專案預算管理報告表。
b.專案報告表。
3.專案成本控制管理 公司已針對新開發案,在開發計畫書中即要編列開發預算,財會單位依該專案成立專案收集費用號。
A. 成本結構的展開(Cost design in) 。
B. 追求產品的機能成本。
C. 透過設計審查進行成本管理。
D. 善用VA/VE工程技術。
E. 實施成本計畫。
F. 品質成本之管理。
G. 環保成本之管理。
4.專案之品質管理
針對品質管理可從產品研發品質的保證、設計品質的認知與驗證管理三方面展開:
(1) 研發品質的保證
a. 品質設計。
b. 落實可靠性設計。
c. 做好設計審查。
d. 完善的設計驗證程序(DVT) 。
e. 嚴謹的品質保證測試(QAT):善用品質品質設計管理手法、品質機能的展開(QFD)。
f. B.故障失效模式解析(FMEA&FTA) 。
g. 嚴謹的問題解決確認。
h. 材料及供應商的可靠性管理。
i. 確實做好量產準備活。
(2) 專案設計品質的認知
a. 規格要求之達成度。
b. 易製化的設計。
c. 誤操作的防止。
d. 賣點(Selling Point) 。
e. 技術前瞻性、延展性、擴張性。
f. 製品安全性。
g. 良好的可靠性。
(3) 專案設計驗證的管理
a. 決定試驗的模式與方法。
b. 試驗設備的準備。
c. 決定參與試驗的人員。
d. 準備試驗所需的表格:Data sheet、Problem sheet、Trouble shooting sheet、管理報表、DVT實施手冊。
e. 試驗用材料的品質確認。
f. 試驗前的準備會議與教育訓練。
5.專案合約管理
(1).什麼樣的專案需要合約管理?→客戶指定之特殊機種或機能開發。
(2).為何需要合約管理?→確保雙方權益與履行義務。
(3).專案合約之必要內容與注意事項→產出物需求項目、交期、延期交貨罰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