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對乳房狀況有正確認知 看懂檢查報告不恐慌











對乳房狀況有正確認知 看懂檢查報告不恐慌

  乳癌的發生率居目前台灣女性癌症首位,國民健康局針對乳癌好發年齡層及高危險群女性,提供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篩檢,並由檢查單位將報告寄至民眾家中,當民眾發現乳房檢查報告為異常時,並不表示已經得到乳癌,對自我乳房狀況有正確認知,才能看懂乳房檢查報告,避免過度恐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洪碩徽表示,美國放射科醫學會(ACR)公佈一套乳房影像報告系統(BI-RADS),將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核磁共振的檢查結果標準化,建立起醫師間及醫師與受檢者間的共識,也因此能將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目前交給民眾的報告即根據這套系統,針對受檢者的乳房影像進行分類。
  
  洪碩徽指出,檢查結果共可分六類:第1類為無異常發現、第2類為良性發現、第3類為可能良性的發現、第4類為可疑異常需考慮病理化驗、第5類為高度疑似惡性腫瘤、第0類時需附加其他影像檢查再評估;當檢查報告為第1、2、3類時,民眾可先放心,但仍要定期追蹤;若是0、4、5的結果,就要進一步檢查。
  
  洪碩徽解釋,以乳房X光攝影異常報告來說,常見問題有微小鈣化點、腫塊、局部不對稱、及結構扭曲等,微小鈣化點可能是良性病變,如纖維囊腫,同時也可能是零期乳癌或浸潤性乳癌;乳房超音波對鈣化點的判讀可信度較低,必須針對病灶做局部放大的乳房X光攝影,有助於決定手術病理化驗的必要性。
  
  至於腫塊、局部不對稱、及結構扭曲的成因,可能是良性腫瘤、纖維囊腫、手術後變化等,重要的是,惡性腫瘤也可能造成這些影像上的異常;同時,由於東方人乳腺組織較緻密,可能降低乳房X光攝影準確度,因此需要再配合乳房超音波針對病灶做評估分析。
  
  洪碩徽強調,當影像檢查結果判定為可疑異常時,就應該接受腫瘤切片或腫瘤切除手術,進行組織的病理化驗;目前有先進的影像導引技術,可在局部麻醉下,以較小傷口的微創手術方式,精準取得腫瘤標本,病理化驗結果才能做為進一步治療或追蹤檢查依據。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紀秉瑩
最後修改日期: 2010/11/24 下午 03:38: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